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指南 智能种植有方法
在该课程的第五单元中,引入了关于智能种植的初步探究;在第五单元,第十六课中,导入了关于智能种植的知识;其中的学习目标有:1、进一步学会将功能复杂的控制系统进行分解;2、能描述主要子系统的功能;3、通过小组学习和数字资源的利用,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能力。原文的内容如下:

通过对指南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智能种植大棚的相关知识,知道了智能在哪些方面,对智能种植大棚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对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知道了光照、温湿度,土壤湿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在智能控制系统中至关重要;接下来,就对该系统进行一个简单的设计
实验:
结合所学的知识,利用行空板K10,设计一个大棚环境监测系统。
实验器材:行空板K10、数据线、相关传感器、Mind+软件
实现:
通过板载的相关传感器,编写程序,对相应的数据进行监测,例如温度、湿度、光照;此外,可以外接对应的传感器,实现对数据的采集;二种方式进行对比,发现外接的传感器使用效果更好。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实对应的控制,其基本的功能有:当采集到的温度大于设定的阈值时,控制继电器打开风扇系统,将温度控制到一个合适的范围;当湿度大于设定的阈值时,打开相对应的设备;如果光照低于某个值时,打开补光系统;当土壤湿度低于设定的阈值时,打开大棚内的灌溉系统,对农作物进行灌溉。
程序截图:
系统运行:

总结:
本次的设计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了简单的设计,基本的功能可以实现,代码编写简单,适用于日常的教学;在后期的优化中,可以将数据接入云平台,如中移物联网的物联网云平台,将数据更加直观的展示出来;优化代码,实现该系统的自动和手动控制,使该系统更加简洁高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