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
返回上一页 返回上一页

行空板K10的奇妙世界之探索陀螺仪的奥秘 简单

头像 吉哥 2025.02.18 28 0

行空板K10的奇妙世界之探索陀螺仪的奥秘

课时:课时(45分钟)  

教材与硬件:行空板K10(内置速度传感器)、Mind+编程软件  

 Fnxd_EYfE-YKKZyR49KUhIM7qDrP.JPG

 一、教学背景与学情分析

1.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感知传感器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计算思维:通过数据采集与处理,理解“输入处理输出”的逻辑链条。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利用图形化编程实现陀螺仪数据的可视化与交互。  

2.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行空板基础操作(如LED控制、屏幕显示)。  

    对三维空间坐标系缺乏直观理解,需借助生活实例与实验降低认知难度。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能解释陀螺仪的作用及常见应用场景。  

    掌握通过Mind+读取行空板陀螺仪数据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理解陀螺仪工作原理。  

    经历完整的项目开发流程(需求分析→编程实现→调试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传感器技术对现代生活的深远影响,激发创新意识。  

    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 陀螺仪的三维空间数据获取与解读。  

 难点 : 理解XYZ三轴与实际运动的对应关系。   

 

 四、教学策略

1. 情境化教学  

    以“速度传感器”为项目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倾斜板子控制游戏角色。  

2. 实验探究法  

    通过分组实操,了解X、Y、Z三者的逻辑关系。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情境导入(10分钟)

 活动1:生活现象观察  

  1. 播放视频:无人机飞行、手机赛车游戏体感操控、平衡车自动调节。  

  2. 提问引导:“这些设备如何‘感知’自己的运动状态?”  

  3. 学生讨论,引出陀螺仪的作用。  

  活动2:实物感知  

  1. 分发行空板K10,观察陀螺仪模块位置(标注XYZ轴标识)(暂时只有两块行空板K10)。  

  2. 小组任务:尝试倾斜板子,猜测三轴对应的运动方向。  

 <2>. 原理探究与实验(15分钟)

 活动1:三维坐标系学习  

  1. 类比演示:用课本模拟飞行器(X轴:横滚,Y轴:俯仰,Z轴:偏航)。  

  2. 互动游戏:学生用身体动作模拟三轴运动(如向左倾斜→X轴变化)。  

< 3>. 编程实践(15分钟)

   1. 教师示范Mind+图形化编程:  

      添加“行空板K10”,了解XYZ轴数据模块。  

      使用“仪表盘”组件显示实时数值。  

  2. 学生实践:学会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模块  

d62cf0ca0dc4d845302df699bd97d3d4.png  

<4>. 总结与拓展(5分钟)

1. 知识梳理  

    陀螺仪核心功能:检测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旋转角速度。  

    技术延伸:陀螺仪与加速度计、磁力计的传感器融合(如无人机姿态控制)。  

2. 课后延伸任务(二选一)  

    生活调查:列举5种使用陀螺仪的电子设备,说明其具体作用。  

    创意设计:设计“智能计步器”。  

 

 六、板书设计

陀螺仪探秘之旅  

1. 感知旋转的秘密——XYZ三轴  

   X:横滚(左右倾斜)  

   Y:俯仰(前后倾斜)  

   Z:偏航(水平旋转)  

2. 数据会“说话”——编程翻译运动  

   挑战:体感交互  

3. 科技改变生活——从游戏到航天  

 

附课件

行空板K10的奇妙世界之探索陀螺仪的奥秘_01.png
行空板K10的奇妙世界之探索陀螺仪的奥秘_02.png

 

行空板K10的奇妙世界之探索陀螺仪的奥秘_03.png
行空板K10的奇妙世界之探索陀螺仪的奥秘_08.png
行空板K10的奇妙世界之探索陀螺仪的奥秘_11(1).png
行空板K10的奇妙世界之探索陀螺仪的奥秘_12.png

评论

user-ava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