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蘑菇云2022秋季新品发布会时就眼馋,看到有试用机会马上就申请了,很高兴被选中试用机会,感觉自己最近是福星附体了。
这次漂流试用的是SCI多功能数据采集模块,可连接温湿度、大气压等常见的20余种传感器,并能将采集到的数据显示在板载屏幕中,此外SCI采集模块集成了传感器自动识别、数据显示、数据存储、RTC时钟、数据处理等探究实验中的常用功能。
1、自动调用算法:将数据转换为标准物理量,在OLED显示屏输出对应数值
2、自动识别传感器型号:无需进行菜单选择可以直接使用
3、支持直接物理量输出:数据分析从未如此简单通过Type-C接口连接电脑,轻松导出CSV表格文件
4、可存储超过40万条数据
5、独立ID设置,避免I2C地址冲突最多可同时连接3个采集模块9个传感器同步使用
6、支持20种专业传感器:只需把模块插上电脑,拖入更新文件,即可完成更新
看着介绍都香。
申请试用初衷是想到我的机房环境:教室面积不大,但40多台电脑同时启动,夏天40多个学生坐进去满满当当就无法再下脚了,然后那个味道,那个酸爽……冬天,供䁔比较好,干燥,开窗,窗户边的同学有意见,不开窗,学生在的时候一股闷腥味,学生离开的时候一股土腥味,所以在选择传感器组合时,果断选择了组合1。

计划用这个组合中的空气质量传感器、数字温湿度传感器、甲醛传感器和分贝计,记录机房在开机和不开机,有学生和没有学生两种状态下的环境情况。
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疫情,学生一夜之间全部离校,快递也因为疫情被滞留在快递点无法送到,好在一周后终于收到了(第二天学校的快递又停了,不得不说我的运气其实还算不错。)
收到快递,迫不及待开箱

心率血氧传感因为缺货没有邮寄,4个传感器,SCI模块。
关于接入的传感器,SCI模块只支持它列出的传感器类型,功能说明和固件更新,在产品资料库中也介绍得非常详细,这里就不多做说明。
重点说一下我的使用过程:
SCI模块支持独立供电,单独使用,两个I2C接口,一个数字/模拟传感器接口,I2C接口接入的传感器自动识别,数字/模拟需要进行传感器选择页面进行相应的选择。先在独立供电状态下单独使用。
本来想先测试分贝计,但已经没有学生来上课,就先接入了数字温湿度传感,正常应该是自动识别,但屏幕一直没有反应,重新插拔后也没有反应,又试着接入空气质量传感器,直接输出TVOC、eCO2、AQI数据,因为对这3个数据不是很清楚,查了资料:
AQI等级参考

TVOC浓度参考

eCO2/CO2浓度参考

在不开机,没有学生的情况下,根据数据显示:AQI:1、TVOC:39、eCO2:433,都在正常范围内,我的工作环境还是很OK的。
通过空气质量传感的测试,接口、数据线都没有问题,但温湿度传感器就是没有反应,又把传感器接入掌控板和Arduino都分别进行了数据读取,都没有反应,最后判定传感器有问题,联系了粒子,后来又补寄了一次,总是很及时的解决问题,这种体验非常棒!
然后接入甲醛传感,资料库中提示:先将开关切换到UART一端

接入port1口,开关在uart端,自动显示HCHO:5 ppm。不管我放在哪里,即使拿到户外也一直是5不变,后来在群里咨询,需要开并切在DAC端,数值立马就降到0.03~0.7以内。
起初看到5这个数值的时候真得是吓了一跳,这么些年我一直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也说明在使用这些传感器的时候,可以几种情况下多试试。
测试搞明白使用方法后,就该进入正式的数据记录状态了。
等收到温湿度传感器后,也接入SCI模块

这次屏幕显示没有问题。
按下屏幕下方的“R”键,上面的灯闪烁,开始进行数据记录。
白天我在教室的时候一般都是门窗大开,晚上我离开的时候才关窗锁门,所以在白天持续记录的情况下,我想试试晚上的数据和白天会不会有变化。
在持续记录一个下午外加一个晚上的情况下,第二天,我轻松导出CSV表格文件。
数据如下:



从记录的数据来看,机房在晚上门窗关闭的情况下,AQI指数为5,都不适合人停留,TVOCR数据在早上才进入机房的时候最差的,数据一直飙升到2000以上,ECO2数据也升至1000以上,温度最高,每次早晨来了开机房门,确实是我最不想进入的时候。
所以像机房这样的环境确实不适合封闭状态,需要开窗通风,让教室处于一个相对空气对流的状态。
正好前几天经历了断崖式气温变化,我还用这个模块连着3天进行了间断式的白天和晚上的数据记录。
(做好的图放在了另一台电脑上,之后再补)
说实话模块经受住了考验,很nice!
如果把这个模块用于持续进行一些的一些科学实验的监测记录我觉得是个不错的宝贝。
稍微有些遗憾,因为疫情影响,没有学生,不能按照我预想的完成项目内容,本来还想着这周如果可以开学,把这个模块放在我们的刻字室来进行一下环境数据的采集,因为那里常年堆放着KT板和各种及时贴,丙烯颜料。学校需要布置楼道文化或者做一些活动的时候,这些都是我们整天接触、使用的东西,我们经常受不了那种味道,想着具体看看,这样的环境是否有问题。
但这段时间也反复尝试体验了它的功能,学习使用过程还是非常值得的!遗憾就留在以后有机会再想办法完成。
花生编程2023.01.16
不错不错
May2023.01.05
这次试用收获挺大
三春牛-创客2022.12.27
厉害
三春牛-创客2022.12.27
很好,实用
摸鱼的网民2022.12.18
很专业
摸鱼的网民2022.12.18
不错